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资讯> 科技服务 > 成都: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成都: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作者:行之知识产权   来源:   时间:2020-10-13

 


成都: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软科学研究结合成都科技、经济、社会和民生重大需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实践,面向决策开展战略、规划、政策、管理、体制改革、科技法制研究、技术经济分析、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以及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的研究。

  一、支持方向、标准及组织实施
  本指南项目(课题)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原则,实行公开择优、前补助支持方式组织实施。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1年。
  (一)重点项目
  根据以下命题确定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要根据研究项目所涉领域的行政决策需求,突出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拟立项项目可能会被要求提前提交研究报告并形成3000字以决策建议报告,相关内容未经允许不得对外公开。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个。
  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成都科技创新路径研究。
  研究重点:深刻理解中央部署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意义,对标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分析成都科技创新短板制约、比较优势、发展需求、机遇挑战,提出成都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重大部署、实施路径、政策创新等决策建议,提交《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研究报告》。
  2. 基于重大疫情防控的成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基础保障。结合新冠疫情对受灾国家尤其是武汉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重大影响、成都公共卫生体系应对新冠疫情考验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标国内外城市最高水平,提出成都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与超大城市相匹配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及运行体制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研究重点:在中央部署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背景下,分析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世界主要城市群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实施内容,提炼成功经验做法,在准确掌握成渝地区创新发展态势、创新资源布局、协同创新需求基础上,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体系整体构想及协同领域、协同方式、协同路径及成都需要发挥的主要功能、路径和保障措施。
  4. 成渝地区“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研究。
  研究重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背景下,面向国家战略,聚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内外创新资源整合集成,依托成都科学城、成都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绵阳科技城等重大创新平台,按照“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技城,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西部科学中心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核心功能、空间格局和建设目标,尤其是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创新设计等方面提出决策建议。
  5. 成都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研究。
  研究重点:基于我市重点产业融合共生、创新发展需求,以成都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低成本的科创空间,聚集产业生态资源,打造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在分析借鉴国内外产业生态构建先进经验、把握产业创新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我市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的总体构想、目标任务、建设路径、要素保障、政策配套等方面的决策建议。
  6. 成都创新创业载体升级提能研究。
  研究重点:成都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已有一定数量和规模,对成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新背景下,对标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深入分析成都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现状,提出进一步建设高能级创新创业载体,促进孵化育成提能增效,加快向专业化、国际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的载体建设的主要思想、发展目标、战略部署、推进措施及政策保障等决策建议。
  7. 成都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研究。
  研究重点:深入总结我市近年来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改革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央有关科技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主要精神,进一步促进科研活动面向市场、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科技创新创业蓬勃发展,聚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出在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的目标、路径、方法及政策保障。
  8. 成都市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路径研究。
  研究重点:围绕支撑我市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研究国内外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最新趋势、前沿动向、重点领域,对标国内科技金融发达地区,厘清我市科技金融的发展短板,提出下一步科技金融发展方向、突破点位、主要政策供给等。研究我市创业投资发展情况,精准分析创新资源与创投资源匹配情况,研判制约创投行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破解策略、主要措施。研究如何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市科技金融基础设施、新型科技金融服务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创新创业效能的具体对策建议。
  9. 成都建设“一带一路”创新枢纽研究。
  研究重点:成都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确定成都未来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整合聚集全球创新资源、建设“一带一路”创新枢纽是应有之义,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要求。研究分析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全球位势,配置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国际化创新枢纽的历史机遇、面临挑战、短板不足、比较优势,总结全球主要城市创新资源配置利用的特征、载体、路径、方式,结合成都实际提出成都在配置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建设“一带一路”开放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10. 成德眉资同城化背景下科技创新一体化研究。
  研究重点: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是成都发挥全省“主干”作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结合形势新要求,梳理成德眉资科技创新要素、创新资源等基本情况,对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在对标分析科技创新发展更趋集群化、区域化、生态化的趋势及特点,分析成德眉资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推进成德眉资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从规划引领、产业协同、共建共享、改革驱动、开放合作等方面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二)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建设研究项目
  1.聚焦我市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技术路线图、科创空间建设、创新平台搭建、创新要素配置、创新生态营造等开展研究,为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成果形式包括但限于专题研究报告、产业技术路线图等。
  2.项目由市科技局会同区(市)县科技主管部门、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共同组织实施,由产业功能区确定研究领域,并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遴选项目承担单位,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参与课题研究,推动研究结果转化运用。
  3. 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个,产业功能区须按市级财政支持经费1:1给予配套支持。
  (三)一般项目
  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根据研究团队特长优势自拟研究题目和重点方向,优先支持成都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资源布局流动共享、重点产业技术预测分析、创新创业环境、“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等领域项目。
  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万元/个。
  二、申报要求
  1. 要以解决问题、应对新情况为研究目的,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注重收集,重视研究的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项目研究要注重形成实质性研究成果和工作建议,不以发表论文为主要目的。
  2.申报单位应为在成都市行政区划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不受理公民个人名义申报。
  3.项目申报时应当组建相应的项目研究课题组。鼓励课题组成员由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研究者、实际工作者、决策部门管理人员组成,支持开放式创新研究。
  4.一个项目只能确定一个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单位。项目实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子课题,并由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单位通过签订子合同方式明确与协作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5.项目负责人应熟悉成都市情,原则上应当具有一年以上与申报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具有独立开展及组织研究工作的能力,在项目研究的全过程中担任实质性的研究与组织协调工作。
  项目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项目,有在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新项目。
  6. 已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同一负责人的同一软科学研究项目,原则上3年内不再立项支持。
  三、申报材料
  1.申报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需填报《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申报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建设研究项目需填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申报书》。
  2. 附件材料:
  (1)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登记证(照)复印件;
  (2)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申报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建设研究项目,需提供产业功能区出具的配套资金承诺书(加盖产业功能区或区(市)县科技主管部门公章)(据实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