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资讯> 行业动态 > 国家布局之下的成都创新:城市科技创新能级跃升

国家布局之下的成都创新:城市科技创新能级跃升

作者:行之知识产权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0-12-25

 


  育先机、开新局,“十四五”即将起航之时,在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信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科技自立自强再添动力。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为了在“十三五”刻度里找寻属于成都科技创新的剖面,即日起,本报推出《十三五·科技事》系列报道,用“十三五”成都科技创新的“小”故事展现这五年来成都科技创新的“大”跨越。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落“子”成都,叫响中国“双创第四城”……首期报道,我们将铺开国家战略布局的“棋盘”,看成都城市科技创新能级的跃升!

成都双城

  唱好“双城记”
  西部(成都)科学城点燃强劲动力
  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直抵兴隆湖畔,这里是成都科学城,一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在这里集聚。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正位于成都科学城的鹿溪智谷核心区。
  “抢抓时代新机遇,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将建成集科研、教育、创新、产业为一体的中科院科教融合区域中心。”董微,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亲历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谋划、落地、建设的她,也是成都聚力科创提能的见证人。
  董微介绍,自2016年中科院成都分院与成都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科院成都分院成为较早一批“走进”成都科学城的创新主体,不仅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转制企业整体搬迁到成都科学城,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也在此落地。
  董微口中的“时代新机遇”,即是2020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明确支持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今的成渝地区发展,已上升到带动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高度。
  成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第四极”中的重要极核之一。时代机遇之下,在今年6月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发布,以“一核四区”功能布局,引领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级。

  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棋盘中的重要一“子”,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布局,西部(成都)科学城已初步构建起以中科系、中核系、中物院等“国家队”基础研究为核心,天府实验室建设为引擎,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创新策源动力体系。

成都科技

  “双创”第四城
  成都以创新答好“城市之问”
  2018年10月,继北京、深圳、上海之后,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首次走进西部,落地成都,一个“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全国创新创业新格局形成。
  中国“双创”第四城为什么是成都?作为亲历者,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的故事,即是缩影!2016年,钟波荣获了“菁蓉创业之星”称号,专注于激光电视和智能投影设计、研发制造的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仅用5年多时间,就打破了外资品牌对国内市场十几载的垄断,实现中国品牌突围!“成都肥沃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团队的搭建。另一方面成都的生活味儿,可以帮助团队了解消费者要什么。”
  当然,极米科技,只是成都创新创业的亲历者之一。解码成都的“创新”基因,更是从“菁蓉汇”开始:截至2019年底,“创业天府·菁蓉汇”已举办系列活动864场,带动社会力量举办“双创”活动7396场,1029家(次)创投机构、33426家创业企业及团队,超百万人以多种方式广泛参与。2020年,疫情以来,通过线上“菁蓉汇”活动,已举办“校企双进”“云对接”“菁蓉创享会”“菁蓉训练营”等系列活动近50场,近1万家企业参与。

  创新是成都的城市基因。从“都江堰”到“交子”,自古以来,成都一向“敢为天下先”。截至2019年,成都拥有高等院校64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通信工程、矿业工程、生物医药工程、仪器科学及交通运输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20位……这些数字,构成一幅成都全域创新地图,喷发创新创业气象万千。

成都科技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13城并跑
  成都进入“快车道”
  探索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在成都,有这样一张时间表:2019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应运而生;2020年3月,成都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全国布局13地中的关键一“子”;2020年11月,《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出炉,勾勒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正稳步扩大,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已引育人工智能相关企业500余家,形成了以百度、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以川大智胜、四方伟业等本土骨干企业为代表的多层次人工智能企业集群。
  作为人工智能行业领域的独角兽——云从科技,一直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金融、安防、交通、零售、园区和电力等领域都有重点布局。是亲历者,更是参与者,云从科技副总裁王仲勋坦言,成都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布局,将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企业能够享受到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集聚与开放共享等诸多便利条件。
  “成都本来就有优势,下一步随着超算中心建成投运,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度融合,一系列衍生的应用即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科技创新服务。”王仲勋说道。
  据今年10月中国(成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现场发布的《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显示,成都今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预计到2022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将超5000亿元,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
  未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都怎么建?成都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多元、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以产业功能区为依托,构建“一核一区多园”空间布局,抓好“三大特色场景”和“四大重点场景”的应用示范,预计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数”读成都科创“十三五”
  1、2019年全市R&D经费452.5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75.6%,年均增速达15.13%
  2、2020年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6000家
  3、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7位
  4、2019年以1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主持奖项排名全国第3位
  5、“十三五”期间,成都获批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6、在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研发平台数量、技术市场交易额等关键指标上,已超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

  声明:文章来源于成都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行之知识产权只做信息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行之,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相关文章